(舒胜毛 唐彬 张潇)贵州省铜仁市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和气候条件,坚持“绿色、道地、生态、有机”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黄精、天麻、淫羊藿、太子参、铁皮石斛等品种为重点的生态特色中药材产业,打破传统生产和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加工、品牌化打造,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中药材产业华丽蜕变。
【资料图】
碧江区和平乡仙草育苗基地(2022年6月拍摄),基地发展面积600余亩,与广东加多宝签订收购协议。
区域化布局,“小而散”转向“规模化”。结合各地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科学规划布局“两山两江”(梵净山、佛顶山,乌江、锦江)中药材产业带,重点规划了以德江为核心的天麻基地,以印江、石阡、江口、松桃为核心的黄精种植基地,以江口为核心的缬草基地,以德江、思南、沿河、石阡、松桃、印江为核心的花椒种植基地,以思南、沿河为核心的白芨种植基地,以沿河、松桃、思南、江口、德江为核心的石斛种植基地,以沿河、石阡为核心的太子参种植基地。
同时,引导农民土地流转,推行合作社种植、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推进中药材规模连片种植,全市培育了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316个,面积16.57万亩,其中200亩以上规模化基地248个。
江口县林下种植淫羊蒮基地。
产业化经营,“小作坊”生产转向“龙头企业”带动。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中药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收储加工、统一市场销售“五统一”管理模式,推动中药材稳产量、提质量、增药效。
截至2022年底,全市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85.7万亩,实现综合产值41.48亿元。培育中药材经营主体986家、公司131家、合作社393家、种植大户或者家庭农场46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建有20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企业35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家。
同德药业黄精种植基地。
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江苏中医大省和贵州中药大省的优势资源,以质量为中心,实现中药从种植基地建设、中药饮片生产到医疗机构使用的无缝连接。江口县人民政府与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签订贵州江口淫羊藿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双方拟投资1.7亿元,共同推进中药材淫羊藿育苗种植、产品加工、品牌研发等工作。碧江区利用东西部协作机会与加多宝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大力种植仙草和夏枯草,促进农民增收。
德江县天麻仿野生种植。
专业化加工,“粗放式”转向“全产业链”。坚持将规模化种植与专业化加工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实施,在中药材种植规模较大区域集中布局了同德药业、松桃御元堂、德江康奇、德江洋山河、石阡古耕、石阡绿野康、江口苗药等加工基地103个,基本实现了药材加工本地化。
同时,鼓励药企加大对传统中药材、民族医药精深加工和二次开发,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加快开发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类中药、直接口服饮片、特色食品饮品等新产品新业态,推动中药材药品与食品饮品保健品协同发展。如德江县延长天麻产业链条,提高天麻附加值,不断完善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链条,德江洋山河生产的天麻酸枣仁咀嚼片获得了国家保健食品蓝帽标识,注册有“德江天麻”“龙洞湾”等多个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实现产销一体化。
松桃健神农业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品牌化打造,“区域名气”转向“全国品牌”。充分运用“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大品牌,积极打造道地药材品牌,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展铜仁道地中药材目录整理。成功培育了“德江天麻”“梵净山黄精”“石阡黄精”“思南吴茱萸”“江口淫羊藿”“江口缬草”“石阡八月瓜”等7个省级重点区域公共品牌和“上工同德牌黄精”“龙洞湾牌天麻”“洋山河牌天麻”“古耕农牧牌黄精系列产品”等10个铜仁市“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中药材)农产品品牌;培育了“寒涧”“仙斛兰韵”“曾源堂”“田珍大脚”“黔蕾”“龙麻”“贵露”等多个中药材自主品牌。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