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 正文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当前头条

2023-03-29 14:55:11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位置图。□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的遗物分布及红烧土分布情况。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出土的原始陶塑。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出土的可复原陶器标本。  ◆出土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陶器  ◆发现中国目前最早的陶塑  ◆发现人类用火管理景观最早的、直接的考古证据

□记者 张依盟 董方舟 王佳声 刘 磊

3月28日,经过多轮激烈角逐,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的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从22个入围终评的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时间回到2021年10月,淄博市临淄区一处建筑工地发现墓地,根据“考古前置”原则,文物考古部门迅速介入,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考古工作。今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考古人员在临淄区赵家徐姚村西发现了一处距今1.32万年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人类遗址,出土了1000余件早期人类遗物。

赵家徐姚遗址位于临淄东部,南距淄河1.2公里,东距后李遗址4.2公里,属于鲁中泰沂山地向鲁北冲积平原过渡地带。

遗址距今1.1万-1.5万年,处于淄河冲积扇前缘,发现大范围、多频次红烧土遗存,其中一处为距今1.32万年的保存完整的古人类活动营地。该营地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有火塘3处,呈品字形分布。围绕火塘发现遗物1000余件,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遗址年代明确,所处节点关键,为复原鲁北地区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及古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中,陶片标本200余件,包括可复原陶器2件。”据项目负责人赵益超介绍,这些陶片均为夹炭红陶,“陶片质地均匀、器型规整,胎土掺杂着植物茎秆,陶器表面进行了磨光处理,属于典型的夹炭陶工艺,说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对成熟。”出土陶片的可辨部位有口沿、腹部、圜底,初步判断器型为圜底盆。其中口沿21件,分为方唇、圆唇、花边三种,近底陶片14件,穿孔陶片5件。另有陶塑100余件,质地细腻,形状各异,塑形随意;经过烧制,但火候一般。

遗址内还出土了骨骼标本500余件,以环颈雉鸟类和鹿类为主。蚌壳制品25件,其中穿孔蚌器1件。石制品70余件,石料以石灰岩为主,多为权宜性工具。

据了解,遗址出土了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陶器,出土的大量早期陶片遗存充分反映了该时期制陶工艺的技术成就,为更深刻理解陶器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该遗址还发现了中国目前最早的陶塑,展现了先民对客观世界的体认。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的关键缺环,是华北地区乃至东北亚旧-新过渡阶段的重大考古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考古发掘对遗址红烧土堆积的发掘与研究扩充了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淄河冲积扇加积过程中的红烧土为该阶段世界范围内所仅见,“赵家徐姚遗址发现了人类用火管理景观的最早的、直接的考古证据,也是世界范围内崭新的考古材料。”赵益超说,这充分说明在旧-新过渡阶段,人们用火开启了人与环境互动的新模式,开始大范围改造景观,是人类用火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为理解农业起源过程中的人类行为、技术选择、生态位构建、景观变迁及社会组织模式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

“该遗址至少说明人与火在长时段内发生了互动关系,并改造了彼此,可能与人们获取特定资源、进行景观管理、彰显领地意识密切相关。将这一发现置于农业起源过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审视就更为重要了。”赵益超说。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拓宽了学界对于东亚地区农业起源模式的认知,揭示了东西方农业起源路径的差异。

关键词:

x 广告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当前头条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位置图。□新华社发临淄赵家徐姚遗址的遗物分布及红烧土分布情况。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出土的原始陶塑。临淄赵家徐姚遗址

中新网评:“清朗”行动,让网络空间事更清、理更明、法更透 每日动态

松花江网,是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的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吉林省重点新闻网站。松花江网以江城日报社的新闻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权威新闻为

中光学(002189.SZ):贾金富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_独家焦点

智通财经APP讯,中光学(002189 SZ)发布公告,公司于3月29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解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

【新视野】福建:企业“下单”需求 院士“接单”攻关

福建:企业“下单”需求院士“接单”攻关

中创新航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6.92亿元同比增长393.9%|热闻

中创新航(03931)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集团收入人民币203 74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长198 9%;股东应占溢利6 92亿元,同比增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