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强化统筹协调
落实治水“八大行动”
曾凡棠
近年来,佛山治水交出了亮眼答卷。“十三五”期间,佛山严格落实“水十条”,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内生源“四源共治”,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十四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上,佛山市提出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
近两年,佛山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22年佛山市14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其中优良率达85.71%;78个市考断面中有59个水质达标,达标比例为75.64%,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禅城区打响全市暗涵整治攻坚战的“第一枪”,佛山涌实现从劣V类水到Ⅳ类水的“蝶变”;南海区以“EPC+O”新模式率先试行六大水系全流域治理创新探索,曾经令人掩鼻而走的里水河,一改“死水”的旧貌,激活了当地的水治理、水经济、水文化;顺德区首创以“联围”为单元,将全区划分为七大联围实施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全域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探索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清岸“五部曲”;高明区境内沧江河、秀丽河与西江构成了高明水环境生态圈,重点通过农业面源防治、工业污染治理、污水管网建设推进水环境治理,筑牢水生态环境生态保护防线;三水区重点开展排水单元整治及排水设施“三个一体化”,全力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
治水兴水,是生态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为加强治水工作保障,佛山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治水成果与干部考核挂钩。同时,四级河长制将治水现场变为检验河长、考察河长的“考场”,如“河长+”体系、“河长+检察长”协同工作机制、与人大及纪委监委联合监督检查、实施河长制工作责任落实负面清单管理……
佛山市在河长制的工作机制上屡屡创新,压实了各级河长和区、镇街及河湖管理单位责任。水变清了,河岸变美了,碧道和滨水公园越来越多,群众也可以直观感受到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能”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市当前的排水管理三个“一体化”有待深入推进、农村仍有黑臭水体、面源污染治理仍需进一步突破……
针对当前佛山市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佛山市水环境治理指挥部应继续强化统筹协调,各区水环境治理指挥部进一步压实责任,切实把部门分头治水转为党委政府统筹治水。各区进一步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业和船舶废水减排、农业污染源防治、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清淤治违畅通河渠、以水定地城市更新、科技创新智慧治水八大行动,保证各类项目实施精准、落地快、推进快,出成效。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