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 正文

全民阅读要多读“无用之书”

2023-08-21 07:07:47 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穿着汉服的读者在书香节现场选购书籍。   南都拍客 唐谭敏 摄


(相关资料图)

8月19日,2023“书香岭南”全民阅读论坛在南国书香节上举行。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在论坛上分别作主题演讲。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怀海、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倪谦出席论坛并致辞。本次论坛在“阅读岭南·书香无界”的主题主线引领下,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出版对话: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湾区共读:粤港澳出版合作与阅读文化交融”“畅想阅读:我们未来的阅读与创新力”三个议题进行对话。走向碎片化阅读、ChatGPT备受热议的时代,未来的阅读将走向何方?来自全国各地出版界代表、高校学者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读屏”时代更需优质供给  

今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字阅读倾向进一步加强、手机阅读成为主要形式、听书习惯逐渐养成,成为当代国民阅读的三大特征。

“现在成年国民人均接触手机的时长是阅读纸质书的4.5倍之多,77.8%的成年国民通过手机来阅读。我国已经进入了纸质阅读方式和屏幕阅读方式并行的阶段。”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谢清风说。

面对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现代人究竟需要怎样的阅读?引起不少出版人的思考。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一针见血地指出,“好书不多、时间不多”是当代阅读面对的最大矛盾。

徐海认为,出版业界为读者提供优质供给是当务之急。曼昆《经济学原理》以“人人能读懂的经济学”经久不衰,“我们能否为读者提供更多‘人人能读懂’的书,是优质供给的一个标准”。

屏幕阅读固然方兴未艾,但纸质阅读也并未退场。邬书林介绍,国外有研究指出,孩子在学习阶段,读纸质书获取知识的巩固率要比电子书高出30%。因此,国外不少教科书到现在还是纸质书。

电子阅读的兴起,特别是今年人工智能ChatGPT的爆火,也在改变着未来阅读的格局。邬书林认为,出版人必须拥抱技术的发展潮流,这些工具的存在也大大提升了科研效率,“但AI远未到达代替出版家工作的程度”。

在他看来,出版业界需要研究线上线下阅读结合最好的方法。谢清风也指出,业界需要为读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阅读解决方案”,线下好书、线上服务、阅读体验活动、阅读教学活动都是应该被重视的工具。  

多读跨职业、跨学科、跨媒介的书  

“30年后的阅读将变成怎么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提出了自己的畅想:“只要30年后人们还继续读书的话,我们应该多读‘无用之书’。”

30年前计算机考试的教材是“有用之书”,如今早已被淘汰;但30年前读过那些文史哲的“无用之书”,却深深留在了人生里面。“因此,全民阅读应该提倡多读‘无用之书’,就是跨职业、跨学科、跨媒介的书。”他说。

陈平原指出,生活在科学越进步、生活越便捷的时代,全民阅读更应提倡“为己之学”——为提升自己的修养、充实自己的生活而学:“这或许也是30年后出版应有的目标。”

“南国书香节也要跟上时代与技术带来的机遇。”展望未来,邬书林也对南国书香节提出更长远的期待:“‘书香社会’的理念认同,需要政府更主动的服务、市民更广泛的参与,这也是南国书香节存在的意义所在。”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3 非洲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